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

清河百忍族譜

民國100年戶政資料,屏東縣張家落籍近2萬人,多是客家,最大兩個系統為「竹田張家」、「恆春張家」;其中竹田張家雖然比恆春張家晚幾十年遷台拓墾,但是人數破萬,數倍恆春張家。
  作者在恆春半島做家譜田野調查時,有好幾種有關恆春張家的來源說法,其中一個是竹田張家「遺失」的一房南遷而來,由此可知竹田張家在屏東的勢力龐大。
  雖然張家在屏東縣占的人口數僅排名第五,但是是一個團結,素質又高的家族,因此與「里港藍家」、「萬丹李家」、「內埔曾家」齊名屏東望族之一。
  鼎盛時期在台灣光復,屏東縣第1、2屆縣長「萬丹-張山鐘」、他的兒子張豐緒為屏東縣第5、6屆縣長,後來調任為台北市長、內政部長;當時屏東地方政治以「張派」為最大勢力,至今屏東沒有任何家族超越「張派」當時的政治影響力,在許多老一輩的人心中仍然緬懷那段張家最團結的時期。
  台灣光復時期,民生困苦,貧窮人家小孩國中升學通常選擇「師專」,而不是高中,因為師專不僅公費,而且畢業之後保證就業,令眾多莘莘學子莫不寒窗苦讀,造成的結果是「師專」比高中甚至大學錄取率還低;當時台灣有台北師專、台中師專、屏東師專、台東師專、花蓮師專。
  恆春張家雖然坐落在屏東縣,然而一方面屏東北部客家人性格堅強,又重視教育,每年師專考試幾乎都包辦了,無法與之競爭;另一方面,恆春坐車到屏東與台東是同樣時間,恆春占有地利之便,於是恆春有心升學的學生蜂擁至台東考試,排擠了台東當地的名額,台東反而成為恆春人的天下。
  說著閩南話的恆春張家,就這樣和說客語的竹田張家帶著點親密又競爭的關係互相往來。
  日據末期,暮氣沉沉的竹田張家出現幾位優秀的領袖人物,力圖振興呈現衰敗的家族;先是成立張萬三祭祀公業,接著民國45年在竹田頭崙興建客家夥房,供家族祭祀聚會用,最後民國52年竹田張家傾家族力量編修巨著「清河百忍族譜」,E共102頁,該族譜成為屏東聚落發展研究重要的考據資料,至今仍時常被引用在學術論文當中。家族在民國65年出版補充「清河百忍族譜」的「張氏萬三公簡譜及嘗業管理紀要」之後逐漸沒落。
  「清河百忍族譜」完成過於倉促,內容集中屏東竹田,多少忽略南遷的各支派介紹;其中「車城保力」張家系出竹田,由於竹田張家素有「本位主義」,經常忽略其權益,加上地理位置偏僻而被邊緣化。
  於是保力張家在優秀的領袖人物-車城鄉長「張英和」的帶領下團結自強,先是成立祭祀公業以管理車城荒廢的祖產,接著與恆春半島第一代地方文史工作者「張添金」老師、營建工程公司老闆「張添丁」一起遠赴中國廣東梅縣尋根,期間長達10年,返台後又花費近2年,在民國87年編修完成「車城保力張氏萬三公尚發派族譜」,內容彌補修正「清河百忍族譜」中諸多缺失與矛盾之處。
  可惜的是,當時保力張家欲與恆春張家赴中國尋根,合作編修族譜,卻因為恆春張家的本位主義而拒絕了,因為這種意識對立,恆春張家晚了15年才開始編修族譜。
  家族興望衰敗,樹大分枝,本來無可避免,因此會有人試圖團結家族,振興家風,這種努力在每個時期都是需要的,身為家族中的一分子都應該用行動支持。
  團結家族就會有力量,願意接受家族的人我們感謝和歡迎,不願意的人我們也應該尊重和關心。
   我們應該把自己放入一個大的整體中,恆春張家也包括在屏東張家中,屏東張家也包括在屏東縣各姓家族中,屏東縣包括在整個台灣中,這樣我們才能夠在發展特色的同時又能和別人相處融洽。
  你說是不是呢?

沒有留言: